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泰雅文化

泰雅文化

壹、泰雅族文化及大安溪流域

泰雅族居住於本省中、北部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連線以北的地區,人口約九萬多人。族名ATAYAL原意為真人、勇敢的人。共分為兩個亞族,一是泰雅亞族(Tayal),一是賽德克亞族(Sedeq),兩個系統的生活習俗不同,語言的差異也大。泰雅亞族又分為Sekoleq群和Tseole群。賽德克亞族又分為東賽德克群和西賽德克群。泰雅族居住地域境內的高山相當多,例如插天山、棲蘭山、合歡山、大霸尖山、奇萊山等都是。河川則有新店溪、大甲溪、秀姑蘭溪等。以山田燒墾和和狩獵採集為生。人口分佈以花蓮秀林鄉最多,分佈區尚有南投仁愛鄉、新竹尖石鄉、桃園復興鄉、花蓮縣萬榮鄉、宜蘭縣南澳鄉。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僅次於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

泰雅的文面最引人注意,以前,泰雅男子須獵首,女子需會織布,才可文面。在泰雅族的世界裡,有幾個迴異於其他族群的觀念:1.gaga的觀念, 2.rutux的信仰理念,3.社會觀,4.共食niqan文化。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泰雅族Gaga
所謂的gaga是一種社會規範,是泰雅人日常生活,風習俗慣的誡律,觸犯了gaga表示觸犯了禁忌,可能受到神靈的懲罰。遵守同一gaga的人共同舉行祭儀、共勞共享。如果子孫能遵行Gaga,祖靈會賜與同祭團的每個人身體健康、農作風收,否則行為不端者,則以疾病、歉收等方式加以處罰。同時祖靈的懲罰是以群體為對象的,破壞Gaga不僅對個人不利,且將禍及團體,這種祖訓與泛血親祭團成為維繫泰雅族社會存在的重要信仰與儀式團體。程建教、黃森泉(1997)指出Gaga至少包含五種含意:1.具同一生活習慣之血族群體,2.藉由共同舉行祭祀來強化Gaga社會功能的祭祀團體,3.成員都享有經濟生活共勞互利權力之共食團體,4.在遷徙過程中形成的地緣團體,5.以口傳方式傳承習慣和道德準則來制約生活規範的制約團體。傳統上泰雅族有相當良好的社會規範,是因為Gaga扮演著法律與道德規範的角色。在我們部落裡,Gaga已經沒有傳統中那麼強的社會規範功能,只是很破碎的出現在與老人家的生活互動之中,老人家在一些時候會拿Gaga來提醒和訓誡我們的行為。

二、rutux的信仰理念
所謂的rutux是一種超自然的神靈信仰。一個人觸犯了gaga可能會受到rutux的處罰;被rutux嚇到可能會生病;在戶外吃飯、喝酒時要彈一點食物在地上給rutux吃。在祖靈祭以後,泰雅人要離開祭祀地時必須越過火堆,以示與rutux隔離。種種跡象顯示泰雅族對rutux的懼怕。目前在部落中聽到的rutux大多都是跟鬼故事有關的敘述。

三、社會觀
由於泰雅族分佈於山領據頭,早期因獵場關係,族群部落間常有戰爭出草的情形,長期在山領險惡環境生存,強調男子英勇彪悍,以能戰善狩獵,為族人榮耀。因此養成泰雅族人獨立、自我意識強烈的民族性格,而這特殊的獨立社會性質與漢人社會結構養成民族觀念有極大不同(黑帶巴彥,2002),下表是泰雅族的獨立社會群與漢人傳統的民族觀念比較:

表1:泰雅族的獨立社會群與漢人傳統的民族觀念比較(取自黑帶巴彥,2002)

項目 漢人民族 泰雅族的獨立社會
社區型態 群聚社區 散居獨立的盟約社會型態
民族觀念 統一群眾力量 強烈追求自我尊嚴
推動心態 激發民族精神 相互尊重
體制系統 有系統的階級體制 平權地位
文化局勢 壓倒性的強勢文 弱勢文化

 

四、共食niqan文化
niqan(尼案),其性質是具有共同解決重大事件的義務盟約,及共分享歡樂的共盟契合,在尼幹的結構裡面沒有階級制度的編製,除了頭目(Mrhw)以外一律平等,沒有所謂的大、小頭目之分(黑帶巴彥,2002:29-31)。

請參見下表:泰雅族的Niqan與現代民主社會組織體系的對照表,即可說明泰雅族的平權社會組織。

表2:泰雅族的Niqan與現代民主社會組織體系的對照表(取自黑帶巴彥,2002)

族群名稱 最高位階 第二位階 第三位階 第四位階 第五位階 第六位階
現代民主國家社會組織 總統 省長 縣長 鄉長 村長 各戶人家
泰雅族的Niqan 頭目 所有族人        

 

五、大安溪部落工作站
泰雅族是北台灣山區最強悍的一支大族(黑帶巴彥,2002),也是台灣原住民所有族群中分佈區最廣大的一族,分佈範圍包括台中、南投、苗栗、新竹、桃園、台北、宜蘭,及花蓮等縣。

大安溪在當地的泰雅語稱作L’liung Penux,是平坦寬廣的意思,主要居住著泰雅族北勢群,相對於泰雅族南勢群居住的大甲溪而言大安溪的地勢寬廣河水洶湧,從和平鄉的地理位置來看大甲溪沿線為主要的和平鄉政治、經濟和觀光產業中心,相對的大安溪沿線位於邊陲缺少開發和外界資源。大安溪沿線部落橫跨苗栗縣泰安鄉南三村和和平鄉自由達觀兩村,流域沿線十多個泰雅部落同屬泰雅北勢群,但是當初為了削弱當地泰雅族勢力在行政區劃分上硬將其分割成苗栗縣和台中縣,大安溪沿線部落在台中縣和平鄉的部分至少可以分為六個部落:三叉坑、雙崎、烏石坑、竹林、達觀、雪山坑,依鄉公所的統計數字,「九二一」發生當年(民國1999 年),該地戶數約為986 戶,人口數為2781 人,其中三叉坑、雙崎、竹林、達觀為較純粹的泰雅族部落,雪山坑約有三分之一的客家人,烏石坑則幾乎已由漢人組成。和平鄉是台中縣唯一的山地鄉,土地雖約佔台中縣的一半,但目前人口數只有11,034 人(2006 年),佔不到全縣人口的2.5﹪。而原本是泰雅族原住民的居住地,目前原住民(泰雅族為主)只有3,837 人分佈於鄉內各村,只佔全鄉的33.86﹪。
大安溪部落工作站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成立,採取社區發展的模式從事災後重建,目前大約十年的工作過程進行了當地部落人才培育、部落產業、部落廚房以及共同照顧等等的推動。從一開始的外來工作者進駐,至今已大部份是當地泰雅族人索組成的工作團隊並於2006年成立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此一在地組織。

貳、聽耆老的話、學習部落的智慧
一、泰雅部落中Gaga的機制?

  • (一)、什麼是Gaga?
    對照起文獻來看,老人家口中的Gaga就生活化了許多,部落裡的所有關係所有事情都有這個機制在規範著:
    Gaga就是規範阿,就是生活的規範阿,家庭的規範阿,男女的規範阿,年輕跟老人的規範阿,都有不同的規範
    在這樣的思維中,一直可以聽到的是部落是一個整體、部落是一個單位,這對於外來工作者是最需要任是部落的第一課阿。
    部落的規範的話,你的就是你的,別人的就是別人的,你不能隨便去侵犯阿,然後你的田就是你的田,怎麼會是給別人呢,你的部落你應該要保護,這也是規範阿,部落的話你要保護你的部落整體的,那不是單獨的,是整體的部落,要去保護它們,保護的話,那要怎麼去保護呢,當然一個是神明阿,土地阿,個人阿,這個事物阿,就是Gaga。
  • (二)、gaga中和助人有關的部份
    在傳統泰雅關係中是很強調互助的,Gaga的機制就是一個很縝密的社會互助網和社會支持系統:
    有人在深山裡受傷,老人家說你要去幫助別人就是規範,這一個規範就是Gaga,對阿你看到別人阿,沒有飯吃了,你怎麼樣去幫助,因為我們部落很小嘛,你有給他一點,你一定要給他嘛,你吃飽了,也可以讓他吃飽嘛,這就是Gaga,如果你不給的話,我們的自然神,以前是自然神,他就會看不起你,那以後他不會賞識你,不會祝福你們。
  • (三)、對於窮人gaga怎麼幫忙?
    透過分享的機制,部落對於較弱勢和食物匱乏的族人會很自然的伸出援手,獨居老人或寡婦等都會受到照顧,這個機制也是在強調部落是一個整體以及互助和分享是Gaga的核心價值下產生的:
    我們的Gaga是要去幫他嘛,你有東西,你這一年很豐收了,可能就拿幾斤米或幾把米、旱稻阿、地瓜啦、還有那個玉米啦,不管南瓜啦、芋頭啦,就拿一點給他,一定要給他,不一定都是你給,可是你給了以後你就告訴你的鄰居,說那個真的身體不健康,不能工作了,我們大家來提供一點食物給他,這是一個生活的規範。
    如果你不這樣的話,第一個,你這個部落真的沒有愛心耶,怎麼部落是一體的嘛,不是說你好了就好,大家要有一個,差不多很平均的生活上的需要嘛,就這樣阿,部落這樣的話才能平均才能夠不講話嘛,如果你只有很多錢阿,那邊真的沒有錢,會被講閒話,什麼都是他。
  • (四)、對於受暴婦女gaga怎麼看待
    對於家庭暴力的處置和協助,主要是站在部落仲裁的角度,由部落族長來調查清楚責任和提出解決方案,嚴重的話也會由部落來處罰有錯的一方:
    我們的被打,就家暴,不管是女孩子,小孩子,或是夫妻,被打的,那除非真的犯什麼規範,犯那個夫妻的那個規範,可能是外遇,外遇的你不用馬上打,然後現在的話,就很多鄰長嘛,那還是有老人家,然後要召集召集部落的人,教他們怎麼樣去處理,這事情,關於那個對方有,對方也有太太的話,那,這樣的話,你的太太也跟人家的先生有外遇,外遇,你就可以提出要求阿,第一個要罰或是看你還要不要,你還要的話要罰,然後你不要的要罰,加倍罰。可是你隨便打的話,反而你是要被部落的打,你家暴的話,我們以前的泰雅族就是這樣阿,請那個老人家處理,就是頭目嘛,罰跪(施暴者),然後被打,的教訓這樣。

二、 共食團體與分享
共食團體已深化成為互助和分享的機制,在部落長輩的眼中,一起吃飯不只是形式上的共食,而是互相照顧、支持甚至是心理療癒的共同行動:
Utux niqan,以前是一個部落嘛,全部結婚的時候一起大家一起參與,大家都一起參與,然後,我嫁女兒,然後部落全部參加,現在還是一樣,我們這裡,現在也是一樣,不管什麼教派沒有分教派,要告別禮拜,或是守靈的時候,我們一起守靈,一樣阿,(研究者:守夜),如果他守靈有七天八天或是半個月阿,我們,白天,我們去工作,晚上去跟他在一起阿,跟他,鼓勵他們,去增加他們,(安撫)心靈的那個悲傷阿。

在部落裡換工是很普遍和自然的生活機制,泰雅語叫做S’bayu,換工的機制在部落各種勞動中更彰顯出集體互助和分享的中心價值。
互相幫忙的時候,就分享這個工作嘛,你的家庭可能是五六個人,今天我菜全部都來阿,然後不一定就是一家,好幾家都來,他知道了,來幫忙,然後下一次,就我們這裡你說你來五個,我一定要去五個,沒有,來五個,我們很多人阿,跟小孩子的話大概十幾個嘛,我通通去,通通去一樣,但是他一個人而已,一樣,是這樣子,去幫他,做完為止。所以他的工作應該是兩天三天,不用啦,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就做完了,這一個是一個生活的規範,然後工作的Gaga。
在部落的互助或是我們助人工作強調的愛心,在部落很真實也很自然的透過互助體系在進行著,值得我們反省的是以前的部落用勞動力和很大的愛心在幫忙,現在的助人工作往往精簡到只剩下錢:
大部分都是說,現在我們的生活啦都是錢嘛,以前的話就沒有說…錢啦,是說…力量,你才能是說有愛心別人,愛心別人是看是…現在的愛心吼…會用到很小,沒有…沒有說像以前說會用到很大的愛心。
是愛心(G’malu)嘛。那你說以前不是用錢是用力量嘛,就是大家…就…一起去幫他做一件事情這樣是不是,就不是說給錢這樣

三、給外來社工人員的建議

  • (一) 對外來工作者的建議
    對於外來工作者除了理解和學習部落文化之外,工作的重心要以部落為中心,清楚自己外來資源/支援的位置,凡事跟部落討論和請教,否則反而帶來部落的衝突:
    他不知道的,我們應該教他,就這樣阿,如果他就這樣,按照他自己的,沒有配合部落的話,他做不到什麼。如果那邊有問題,不是我們告訴他,他怎麼知道,這個家庭有問題的話,我們一年四季,每天都了解他們,那他有問題的話,我們就會告訴他(社工)。所以還是一定要有部落的人帶。
  • (二) 對新手社工的建議
    到部落當社工,讓自己有跟部落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介面是很重要的。相較於都市型的社工,部落社工不應該一直待在辦公室,要想辦法多到部落走動並多跟居民互動。
    好像她們(社工)還很不習慣部落喔!?很少看到她們出來部落走動,跟部落的接觸要頻繁一點要多一些互動,多跑部落多找人家聊一下。部落其實很好客也很熱情,對於你們的工作,要走入大家的家裡多跟居民聊天,人就是一回生二回熟,見面三分情,多互動才有辦法推動工作吧?
  • (三) 對於社區工作的建議
    社工以外來團體或資源的位置,在社區推動服務方案或有外界的資源要透過社會工作者進到部落時,往往因為掌握資源者的優勢和主導或對於部落生態的不夠了解,資源和服務的進入常常也成為部落分裂和衝突的開始,對於社區工作的方式部落長輩給了以下的建議:
    參與(社區)工作,部落是這樣,部落的大事務喔,大家來討論,比如說一個,我們這裡有,好幾個協會嘛,但是我們有這工作,部落大家來討論,我們怎麼樣去做這個,我們要不要接受這個,那說,好,可以,什麼工程,那說,好的話,大家說好,你的協會就接受(你的方案)了。

四、對部落廚房發展的建議
部落廚房給部落帶來很多資源,也做了很多照顧和服務,但是希望可以主動跟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多些合作,畢竟在部落的觀念中,社區發展協會還是部落較被認可的組織。

一個部落為主、部落裡比較有影響力的,部落公推的領導還是社區發展協會,如果溝通好協調好還是會有助力的啦。

部落廚房要走向部落的公共參與和議題討論,除了村民大會、部落議會等,還是要進入社區發展協會的系統對話。

Tayal的部落比較傳統的有部落議會,我認為所謂的「部落」就是住在部落的所有人。這個部落比較開放,(開會時)聲音大就聽他的不表達意見的不見得是認同,用冷淡的方式來表示他的意見。如果要讓部落全部來參與的話,以前有村民大會,現在有部落議會,而要帶動部落的話還是要由社區發展協會來主導。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