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前進日本大阪與nbkis相見

2025/9/8~10前進日本大阪與nbkis相見

德瑪汶與苗栗縣工藝協會共同培力大安溪的織女,從2023年織具製作、2024年織布培訓,一直到2025年開始進到館藏的文物分析。12名來自台灣的原住民織者跨海到日本大阪民族學博物館向泰雅族老人家(文物)學習,文物分析工作內容分成兩大塊:拍攝組進行文物大圖拍攝與局部拍攝與工作影像紀錄;記錄分析組則進行一比一尺寸繪製,材質、色彩、現況辨識與檢視,圖紋位置分佈標記、組織分析等。

在進到博物館典藏庫進行分析的工作之前,最重要的工作是祈福儀式,主祭者以米酒、豬肉為祭品作為祭祀媒介向祖先告知研究目的,祈求著手文物分析的工作者一切順利、也祝福所有保管文物的館方人員。

為期三天的館藏測量與記錄,進行1920年代所收集的30件文物分析,包含泰雅族不同流域群的長袖長衣、無袖長衣、禮用長袖短衣、胸兜、披肩、護腿布、額飾帶、新娘服、貝珠衣等,與nbkis(祖先)近距離認識、接觸與學習。在結束每一件長者(服飾文物)的紀錄之後,織者們會聚在一起「nbkis, mhway su balay!」謝謝祖先今天的傳承與分享、珍重地向長輩們道別。台灣國家文物資產保存者Yuma Taru老師表示,與德瑪汶在大安溪共同培力的織者,期望不僅是具備傳統技術的織女,更是培養其成為具有文化底蘊、織物結構分析能力、理解並遵循織布Gaga的傳習者,甚至鼓勵織者們能往文物修復的方向學習;在德瑪汶的織者培訓目標上,希冀培養來自部落不同位置與角色的織者,如社工、國小教師、文化工作者、編織工坊,祖母、母親、姐姐等,能持續留在原鄉,透過教學、傳承與分享,成為陪伴部落女孩及家庭的力量。

 

#織女陪伴
#泰雅文物分析
#組織合作與交流
#染織河流域共作
#大安溪北勢群泰雅族
#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德瑪汶的樹豆月餅也是國民外交的伴手禮喔!

此行僅為館藏文物之分析與泰雅織物重製所用,館內照片恕不公開。

回到上方